某地印艺企业:以数字化转型领跑行业发展。

数字印刷时代,传统印刷行业的生产与发货周期不断被刷新。某地一家印艺企业通过持续引入数字化设备、实现自动化生产,将 “从一卷纸到成册交付” 的周期缩短至 48 小时,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标准。该企业自多年前起便推进数字化转型,不仅打造了能实现无人化、云逻辑调度与排产的高级计划排产系统,还使其与现场生产执行系统形成闭环,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效率。

如今,印刷行业智能化、定制化、品牌化已成为主流趋势。这家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推动自动化设备与技术人员高效协作,构建起成熟的智能化生产模式,即便全行业仍面临成本高企、人才短缺等转型挑战,它也率先实现突破。目前,当地已涌现出一批类似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标杆工厂,部分已被认定为智能工厂(车间),其转型经验正逐步推广,助力更多企业踏上数字化之路。

走进该企业的智能车间,虽现场工作人员不多,生产却井然有序。操作员通过手机即可操控连接高速网络的物流小车,完成产线间的高效配送;依托智能车间建设,企业能高效处理来自各地的印刷订单,通过云端调度系统,订单与生产文件可快速接入联网设备,实现自动化调参与个性化订单的批量柔性制造。为构建数字化能力,该企业累计投入超 1.2 亿元,自研多类数字化平台,有效支撑了生产的灵活性与高效性。

按需印制模式下,客户可在线下单,订单会自动转入内容系统生成可印制的数字化文件,再由调度系统分配至各地生产基地,无缝接入生产线。而该企业能在 48 小时内完成生产、满足小批量多批次需求,关键在于一款创新的数字化切割设备 —— 它可扫描产品二维码获取定制指令,自动完成切割,实现规模化生产中的柔性定制。当前,制造业普遍面临成本、人才难题,但互联网经济也为印刷行业带来了创新空间与定制化需求,推动行业向集成化、品牌化转型。

推进 “数字印刷 + 互联网” 战略,该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,覆盖内容管理、订单接入、供应链协同、智能生产、业财融合等多个维度。转型成效已显著显现:相较于转型初期,企业整体产能提升 15%,劳动生产率提高 20%,新增客户超 1000 家,供应商协同占比突破 50%,日均订单处理能力从单厂 2000 单飙升至 50000 单,客户交付能力实现指数级增长。

业内专家表示,在当地印刷行业的智慧工厂中,科技、生产与需求的深度交互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。设备与制造流程的升级、组织优化,让产品与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。作为行业标杆,这类领军企业有责任为更多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,助力它们实现 “弯道超车” 与价值提升。